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金锄头文库-凯时尊龙官网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47493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7kb
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与正解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凯时尊龙官网刊发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妮娜鲍威尔(nina powell)和副教授瑞贝卡瓦尼克(rebekah wanic)的文章“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是一种不友善哲学。两位学者表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虽初衷较好,但实践中常演变为学生满意度被置于教育目标之上,反而使学生无法获得高等教育本应提供的丰富学习经历,实际上对学生并不“友好”。近日,鲍威尔和瓦尼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阐明了她们的观点。01将学习责任交到学生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或“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指将学生而非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规划学习

2、内容、方法、节奏和评估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发现者。这种教育模式聚焦于学生的责任和需求,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兴起于1920世纪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先驱人物包括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等西方学者。该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在直接的知识传播过程中通过被动吸收信息来获得和理解知识的,而是通过经验和社会互动,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相融合,进而理解和建构知识的。在鲍威尔和瓦尼克看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基本宗旨有

3、利于建立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凯时尊龙官网的合作伙伴关系,营造更加包容、民主的学习环境。而根据学生各自偏好和需要来设计课程,也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达成。当个人追求与教育目标一致时,学习者拥有实现长期发展、充分履行公民义务的最佳机会。同时,得益于科技进步,更加先进和多样的学习工具不断面世,学生获得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更多方式。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越来越多地被当作“黄金标准”。然而,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乃至市场化的今天,这一理念经常被不当应用,不仅影响教育质量,也伤害学生的自身利益和教育的社会价值。02学生满意不等于教育成功随着教学的焦点转移至学生,学生满意度被普遍视为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一

4、些高校甚至不再努力试图告诉学生什么对他们有益,而是要求教师尽量配合学生,甚至出现以下情况:如果学生觉得考试压力大,学校减少考试;学生不喜欢阅读,学校选择难度较低、篇幅较短的阅读材料;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学校将课堂教学分成小段并以放松性的活动穿插其中;学生喜欢网络多媒体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多使用社交媒体和交互式创意内容;有些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教师为他们提供无需讲话的其他参与方式;学生难以接受严肃的批评,教师使用温暖的语言正面反馈等。鲍威尔和瓦尼克表示,积极回应学生的诉求、贴近学生的喜好,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的满意度与实现教育目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一味给予学生即时满足、照顾他们当下的感受,从另

5、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是在否认学生的成长潜力,而高等教育应有的效果是让学生在毕业时比入校时更优秀。在扭曲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下,教师被持续施加激励学生的压力,学生自身却缺乏学习动机。这是因为他们只需机械完成大量简单明确的任务,不必思考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又学到了什么,也就无法产生学习知识或完成目标后的真切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不提出批判性意见,学生就得不到改进所需的必要指导,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无法提高。“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对学习者的赋能应体现在激发自我效能、锻炼自我调节能力上,而非给他们过高的预期,进而让学生认为他人理应关注并满足自己的需求、替自己解决问题。这剥夺了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且一旦预期落空

6、,学生很容易出现受害者心态,变得更加被动。离开学校后,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高等教育应让学生迎接挑战,以锻炼应对未来挑战所需的心智能力和品格。这种改造性的教育经历,将为他们日后改善自身处境、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打下必要基础。学生有权利要求自己的期待被严肃对待,并让自己被视为有能力、有决心克服困难的学习者。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等同于不给学生布置任何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其实是一种不妥当的行为,相当于认为学生没有能力接受一种在智力和情感上具有挑战性的高水准教育。03教育应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好基础鲍威尔和瓦尼克谈到,如今,有些学生仅因教师质疑他们的观点、修正他们的错误,就感觉自己被冒犯。这是

7、对教育民主化的误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注重包容和平等,反对特权,但这不意味着学习者和教育者毫无分别。学生需要尊重知识积累和掌握知识的人,教育、引导并不会必然通向权力滥用。生活中总会存在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但这不一定表明发生了不公正之事。同理,将主观见解与客观事实、已确立的理论置于同等地位是不妥的。推动学生突破自己的狭隘观念是一种旨在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智力训练,不代表对学生的人身攻击。诚然,学生应被赋予提出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的权利,应被鼓励独立自主思考,但学生也应知道,教师拥有更丰富学识和阅历,可能比自己懂得更多,自己的想法未必正确。另外,在高等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的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

8、有时并不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重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资和潜能,这常被冠以“为个性赋权”的美名。然而,现今高等教育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若非聘请私人教师,一个课堂上的学生数量可能是两位数甚至三位数。随着教育普及,教师学生比趋于降低而非升高,依据每名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来“定制”课程及评估手段不切实际。而且,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与周围世界建立连接的健康心态。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为毕业后的生活做准备,他们必须认识到独一无二的个体是处在更大的集体环境中的,这要求个人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个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不应被解读为迎合学生、无条件赞美学生、设法避免被学生抱怨。严肃对待学生,要求教师

9、真诚地指明学生的局限性以帮助他们进步,教会学生如何就争议性话题开展恰当有效的讨论、如何与观点不同者打交道、如何面对他人的质疑和反驳。作为社会成员,人们需要明白集体目标有时优先于个人目标,自己独有的视角未必总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学生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在以后的人生中恐将无所适从。自我膨胀、过度高估自身价值和重要性的“自恋型人格”会遭到他人的负面评价,对社会整体而言也是一种损失。假设一群劳动者进入职场前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没有接受过批评指正,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让人放心?04让“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回归正轨鲍威尔和瓦尼克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新员工不愿从事入门工作、将一切负面反馈看作对自己的侮辱、

10、希望晋升却不愿勤奋工作等现象越发常见,部分原因是高等教育没有教会学生自我激励、弥补缺陷、正视失败、树立成长型思维和通过辛勤付出换取长期回报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工具化和商业化趋势,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被误用的另一个原因。当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与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相悖时,调转方向的责任更多地落在教育者身上。大部分高校教师既拥有自己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显然比学生更加了解什么样的授课和考试方式效果更佳。鲍威尔和瓦尼克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不同高校的情况各异,但从她们的经验来看,不恰当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广泛存在于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予批判的不是这一理念本身,而是对它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人们不能因此指望尚未接受过完备教育的学习者准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学。同样,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但它不是至高无上、无懈可击的。人若想朝正向变化,实现真正的成长,积极反思和自我批评不可或缺。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获取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成为更完善的人。相反,否定学生的潜力,剥夺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机会,才是真正不友善乃至残酷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凯时尊龙官网 > 高等教育 > 哲学

 |金锄头文库凯时尊龙官网的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网站地图